地面灌溉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節水地面灌溉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傳統的灌水方法,一般說來它是作為比較是否節水的基點。但是地面灌溉技術也在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所以也有許多比傳統地面灌溉技術更節水的方法。
1.灌水技術要素的優化灌水技術要素 指溝、畦規格、入畦(溝)流量,改水成數。這些灌水技術要素的合理的組合就會節水的效果,一般經驗表明對溝灌和畦灌采用較小的畦、溝尺寸,就可以大大提高灌溉均勻度和灌水效率。至于溝畦尺寸多大為宜,則因不同地形與土質而異,各地要通過試驗來確定。
2.新的溝畦灌水工具 傳統的溝畦灌水是用人工從配水渠開口放水入溝畦,這樣既不準確又不方便,而且常因放水口滲漏造成水的田間損失,國外早已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輸水的情況)或閘門孔管(用于管道輸水的情況)放水,我國已做了一些試驗,證明可提高田間水利用率5%~10%,但目前有關的工具尚未批量生產,而且農民也不習慣,推廣還有待時日。
3.波涌灌溉 近代國外又研究出波涌(溝)畦灌或稱間歇溝(畦)灌,就是控制放入溝(畦)的流量是間歇的,向田間放一段時間(幾分鐘或幾十分鐘)的水然后停止放水一段時間(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如此反復,這樣可以使沿溝(畦)長度方向的水量分布更加均勻。田間水利用率可達80%~90%。是一種有希望的節水灌溉方法。我國90年代初開始有一些單位對此作了研究與試點。不過為了達到間歇放水的目的在田間就要布置可控制間歇放水的裝置(有機械閥和電子控制閥兩種)。要生產出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的間歇放水裝置是推廣本技術的關鍵。
4.尾水回收系統 在土壤入滲速度較小時,每條溝的入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勻一些,但是往往使得水已流到溝尾時,溝首還沒有灌夠,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溝尾泄水,如將泄水排掉就會浪費灌溉用水,如果此時在溝尾安裝集水系統把泄水收集起來用于更低地塊的灌溉,或用水泵抽到高處重新灌溉。這也是一種節水的措施。但我國目前還很少采用。
5.膜上灌(又稱膜孔灌) 在地膜上做成溝狀,到作物長出孔處才滲入土地,這樣灌水效率高,一般可節水25%~35%,增產15%~20%,又不要專門的設施。全國現有地膜種植面積近533萬hm2。因此,此法很有推廣前途,1993年僅新疆就推廣了24.7萬hm2,今后應加強相關農機具與農藝的配套與完善,在采用地膜的田塊上積極推廣。 我公司可生產各種節水灌溉用
復合微噴帶、pe滴灌管、激光打孔微噴帶 歡迎咨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