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科技興農這一國策的深入人心,西北、華北等干旱地區部分農田已經采用節水灌溉技術,但部分農田仍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傳統的灌溉方式費工費時,灌溉水的用水量與有效利用率較節水灌溉都有一定的差異。節水灌溉在省時省力的同時間接的給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傳統灌溉在這方面的弊端則更加明顯。
我國是世界知名的農業大國,但也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20%。全國約有40個城市嚴重缺水,其中大部分為西北、華北、東北等地的城市。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與推廣,許多干旱地區已經采用了噴灌、滴灌、滲灌等先進的技術,但部分地區仍舊采用傳統的溝畦灌、漫灌等灌溉方式。與節水灌溉方式相比,傳統的灌溉方式就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1、用水量方面:溝畦灌和漫灌都需要大量的灌溉水,但灌溉水的利用率卻非常低。首先是輸送過程中,由于沒有做好管道防滲工作,部分灌溉水就會在輸送過程中滲漏蒸發而損失。其次是在田間地表,由于溝畦灌和漫灌是將大量的水直接澆灌在農田上,土壤的滲漏和地表水分的蒸發又使灌溉水利用率大大降低。而節水灌溉非常注重水源輸送問題,渠道防滲工作到位,就避免了運送過程中水分的滲漏和蒸發的問題,灌溉的時候噴灑均勻,不會因為水量過多而有較多的灌溉水的滲漏和蒸發。
2、作物生長方面:傳統的溝畦灌和漫灌由于灌水量大和灌水壓力高,容易造成土地土壤的和肥料的流失,且由于水量大,作物長期處于水量過多的狀態,易引起植物根部的病害或澇死。這對作物的生長非常不利。而現代的節水灌溉技術則不會造成這種現象。噴灑灌溉均勻,既保證了植物正常生長需水量,也不會造成肥料的流失,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傳統灌溉經常出現的土壤板結現象,為作物的穩產高產提供了保證。